高教发展动态第七期
发布人:王成山  发布时间:2016-10-11   浏览次数:61


内部资料

高教发展动态

2016年第007

201610                    校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  编Group 1759

本 期 要 目

最新动态:

教育部印发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教育部召开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国内高教:

中国农业大学:寻找本科教改新动能

厦门大学:“三打通三融合”深化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

北京化工大学:探索内控建设有效途径

专家视点:

宁滨:服务创新驱动高校需解决体制机制难题

国际视野:

亚太经合组织(APEC)通过《APEC教育战略》

中德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共同探索工业4.0

欧盟将全面实施科研数据开放制度

信息速递:

我国已与19个欧盟成员国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招录将统一组织实施

教育部将设对外行政审批“窗口”


最新动态

教育部印发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8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建立高校教师“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倾向,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加强师德考核力度,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

《指导意见》提出,对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要突出教育教学业绩,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要重视社会服务考核,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业绩的考核。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教师离岗创业有关政策,保障教师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合法收益。

(摘编自2016921日 《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召开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

929日,教育部召开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林部长指出,2016年度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结宣传工作推选出的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加强创新创业实践与指导服务等方面探索和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一是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二是积极构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体系,三是努力搭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平台,四是大力引导学生基于创新的创业,具有很好的推广借鉴价值。

林部长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摘编自2016929日 教育部门户网站)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10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我国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双双进入世界排名第3位,排在美国、英国之后。20062016年十年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为12.8%,世界排名超过德国,由去年统计时的第4位前进到第3位。中国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千分之一的国际热点论文为495篇,占世界总数的18.0%,世界排名首次进入到第3位。

我国八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中国有18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与2015年统计比较,物理学前进1个名次,使我国跻身世界第2位的学科由7个增加到8个,这些学科是: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环境与生态学和综合类排在世界第3位,地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排在世界第4位,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排名世界第5位。

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2位。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世界各学科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5年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8286篇,比2014年增加2781篇,占世界的15.2%。中国在这些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有54.6%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的。

(摘编自20161012日 科学网)

国内高教

中国农业大学:寻找本科教改新动能

历时近3年调研,中国农大系统推出41条具体举措,除本科教学改革外,还涉及教学型教授评聘等人事、机构和学生工作诸多方面,全方位挖掘培养一流人才的新动能。

不回避教师的名与利。职称评定及收入体系导向教学,完善与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在此次改革中,中国农大明确建立教学型教授岗位制度,晋升指标按比例单列,还将教授、副教授教学工作量要求纳入岗位聘任合同,完善教学工作量核定标准,按照课程类别、教学工作量和质量确定教学津贴。

突出个性化人才培养导向。中国农大在抓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选课管理,放开专业选修课程选课范围,并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法,转向以兴趣而非为“刷高分”选课。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改革中,中国农大除了建设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融合外,中国农大还将设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让学生与教师能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

(摘编自2016108日 《中国教育报》)

厦门大学:“三打通三融合”深化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

厦门大学围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一主线,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硕博培养打通: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以资源共享为原则,除少数交叉学科、语言类、艺术类学科外,在一级学科基础上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改变硕博士培养方案截然分开的做法,硕士期间修读课程在博士阶段可以申请免修。打破学院、学科之间部门所有制造成的封闭状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融合。

硕博学制打通:严格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实施研究生弹性学制,学术型博士生学制由3年延长为4年。逐步完善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推行“硕博连读”制度,多渠道改善博士生生源结构。允许硕士阶段提出硕博连读的申请,形成硕博连读“1+4”、“2+4”、“3+4”的多种模式。实施博士生中期考核,进行中期考核分流与淘汰,严格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

国内国际培养打通: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交流,相继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签署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鼓励学生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设立博士生出国访学和学术交流基金,资助博士生出国出境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

培养过程与科学研究融合:实施博士生培养科研配套经费制度。把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与导师科研项目适当挂钩,使更多博士生流向承担科研项目较多的导师,引导教师和研究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展研究。在理工科引入导师组制度。同时,在化学化工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实验室轮转制探索。

课程教学与科研训练融合: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改变因人设课,减少课程教学学分,增设体现科研训练的学术报告、中期考核、实习实践和预答辩等培养环节学分;提高选修课比例,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

课内学习与课外创新创业融合:鼓励研究生开展原创性科研。设立“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等各类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

(摘编自2016914日 教育部门户网站)

北京化工大学:探索内控建设有效途径

着力构建内控建设责任体系。组织加强内部控制专题研讨,出台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内控建设与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纪委书记和总会计师任副组长,将内控建设工作从单位、业务和监督三个层面加以分解,明确各层面的建设责任主体和建设任务,构建“校长主责—领导小组谋划—牵头部门主抓—业务模块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内控建设责任体系。

着力设计优化顶层制度框架。调整工作思路,变部门自行梳理为学校顶层优化设计,变部门自主自动为学校倒逼推动。出台内控制度总体框架,系统提出应该建立的制度内容,明确每个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建设时间,要求制度建设不仅要关注学校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和重大经济风险,也要兼顾与上位制度的相符、与校内制度的协调一致。

着力推动内控建设落实见效。加强宣传和培训,定期向领导班子汇报、组织管理干部培训、深入学院宣讲等。采取“边建设边协调、定期总结推进、及时协调调整”的方法,分管校领导、校长、校长办公会定期督促协调推进。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依托校内外技术力量,实现内控的程序化和常态化。

(摘编自2016929日 教育部门户网站)

专家视点

宁滨:服务创新驱动高校需解决体制机制难题

实施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是难题。对于高校服务创新驱动战略而言,体制机制亦是一个涉及根本、关乎长远的问题、难题。解决这个难题,高校还需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用人机制、协同创新机制三项改革,不断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

人才培养机制还需告别“象牙塔”

高校培养的人能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一直是广泛聚焦的话题。以前人们总把高校比作“象牙塔”,但也正因为如此,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与社会脱节现象,究其根源是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薄弱、国际视野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创新活力。

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储备库和蓄水池,高校必须紧抓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主线,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实现从培养专门化高级人才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级人才转变。二要按照教学科研融合、学校企业联合和学科专业交叉的建设思路,为学生个性发展和专业兴趣提供不同培养方式途径。如实施“科研导师计划”引导本科生提前参与科学研究,通过“3+1+2”、“3+3+3”等模式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联合培养,开设“复合人才试点班”,建设企业、校外双导师教学队伍等。三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如依托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与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国际人才,积极探索基于项目导向的“海外项目经理试点班”,支持学生海外交换、国际竞赛、科研训练等。制定和完善学生国际交流管理有关文件,通过学分互认等形式从制度上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北京交通大学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交通大学联合建设中俄交通学院,牵头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都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国门的成功探索。

用人机制还要释放人才活力

长期以来高校在创新驱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金字塔”尖端的领军人才和科学大师少,各类科技人才主体活力不足,潜能释放不够。而这也间接导致了科研成果多、原创重大成果少;科研产出多、实际应用少;创新成果多、落地转化难等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一要以高端人才引育为重点,坚持重点引进、重点培养的思路,以分类管理、合同约束、考核评估为基本原则,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积极促成“以才引才”和“团队式引才”,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凝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学科”。二要以用人机制改革为突破口,营造“尊重人才”的政策环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尊重科学研究基本规律基础上,建立以促进绩效提高和专业发展为导向,以高水平、标志性创新成果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和政策支持。要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安家落户等后顾之忧,鼓励人才潜心研究、攻坚克难。三要以激励机制改革为抓手,充分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要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决策和支配空间。

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分类评价改革,鼓励教师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提高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努力营造鼓励教师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交大实行专利转化阶梯式利益分配形式,转化金额越高,发明人所获得的利益分配比例越大,将70%以上甚至高达95%的利益分配给专利发明人作为奖励及后续研究经费,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科研转化的热情。

科研机制还要强调协同创新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旧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现象凸显,多数产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研究积累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不足。

要抢占科技创新未来制高点,打造发展新优势,高校一方面要坚持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导向,主动在国家发展紧迫需求以及可能产生革命性突破的重点方向和热点领域进行布局并谋求率先突破,加强学科体系的基础建设;一方面也要依托优势学科群,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等建立深度合作,积极打造协同创新的有机整体。

协同创新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和创新要素,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合理分工、协同合作。做好协同创新,高校要在“协同”上下功夫、做文章。首先要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宗旨,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组织创新团队,形成以需求为牵引、“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发展模式。其次要深化科技成果产权等机制改革,在搭建转化平台、知识产权分割确权、推动科研配套改革等方面,形成政策体系,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划定利益和责任分配机制,保障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顺利进行。最后,要努力打破内部体制壁垒。坚持开放共享理念,推进组织管理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创新要素与资源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要素共享。在国家各部委、行业企业和北京市政府的协同配合下,北京交大研发出我国首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成套装备,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成功掌握CBTC核心技术并顺利开通应用的国家,造价较引进系统低30%左右,目前已在北京、深圳十几个城市十余条轨道交通线路中应用,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成功典范。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来源自2016920日《光明日报》)

国际视野

亚太经合组织(APEC)通过《APEC教育战略》

亚太经合组织(APEC)教育部长会议10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闭幕,会议通过的《APEC教育战略》确定了到2030年亚太地区教育发展的愿景、目标与行动。

根据这一战略,到2030年,亚太经合组织将建成以包容和优质为特色的教育共同体,为可持续性经济增长,以及所有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社会福祉与就业提供支撑。APEC成员将着眼于提升公民素养、加速创新、提高就业能力的目标,努力推进亚太地区的教育改革。

(摘编自2016107日 新华网)

中德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共同探索工业4.0

921日,中德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在上海临港宣告成立,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弗劳恩霍夫IPA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临港集团等携手,共同探索智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这也标志着中国和德国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将联手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工业4.0的奥秘。

此次成立的中德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将与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现有的9个研究所开展紧密的项目和研发合作,合作方向将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制造物联与大数据等。

(摘编自2016923日 新华网)

欧盟将全面实施科研数据开放制度

日前,欧委会在其更新的“地平线2020”工作方案中宣布,将从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科研数据开放制度,并欢迎成员国参照这一制度出台相关政策,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欧盟“开放科学”战略。

2014年开始,欧委会在地平线2020计划启动之际就推出了科研数据开放试点。经过近2年来的运行,欧委会评估报告认为,科研数据开放有利于欧盟创新和科研合作,对于科研管理公开透明具有重要意义,是减少和避免科研重复劳动的一个有效手段。虽然科研数据开放成为欧盟科研项目的一个普遍要求,但是科研人员可以依据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需要和其他相关法律采取恰当的公开方式。同时,欧委会将专门为科研数据开放申请预算,提供经费支持,并尽快推出与之相配套的数据管理计划,加强对已公开科研数据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科研数据产生的机制、再利用的途径和保存传播的方式等,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数据开放中来。

(来源自2016918日 科学网)         

信息速递

我国已与19个欧盟成员国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目前,我国已与欧盟机构以及欧盟28个成员国建立了稳定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且与法、德、意、荷、葡等19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这是记者108日在教育部召开的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和第四届中国—中东欧教育政策对话吹风会上了解到的。这两个会议将于20161011日在京举行。

据了解,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推动中欧学分互认,促进中欧学生双向平衡流动。欧盟成员国是我学生学者出国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一。截至2015年底,我在欧盟国家留学人员总数为303451人。2015年全年,欧盟成员国来华留学人员总数为45125人。

(摘编自2016109日 新华网)

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招录将统一组织实施

9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将统一下达,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也将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统一组织实施。

(摘编自2016915日 《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将设对外行政审批“窗口”  

记者928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将在机关南门设立独立对外的行政审批窗口,并在教育部门户网站服务频道设立行政审批专栏,优化教育行政审批服务。

(摘编自2016928日 《中国教育报》)








送:校领导

:全校各单位

201610月印 本期共印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