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2010-2020年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发布人:王成山  发布时间:2010-01-06   浏览次数:109

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基础能力承载着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是我校实现“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这一总体发展目标的依托和基础。为实现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根据《合肥工业大学2010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校园现状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土地总面积199.39万平方米(约2990 亩),屯溪路校区占地817923平方米,六安路校区占地177422平方米,翡翠湖校区占地998645平方米。

学校各类办学用房建筑面积77.365万平方米(不含教工宿舍27.21万平方米)。其中,屯溪路校区37.62万平方米,六安路校区4.89万平方米,翡翠湖校区34.85万平方米。

在学校六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屯溪路校区已基本形成了设施齐全、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环境比较优美、有一定文化积累的校园。

六安路校区的办学几经波折,市政主干道纵贯校园将校园一分为三,校园因地处城市中心而没有任何空间扩展的可能,虽然校区有自成体系的建设,但因校区土地面积太小而难有作为。

翡翠湖校区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学校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在国内较早建成的新校区之一。该校区的建设充分考虑了校园规划的整体性,注重体现高校特有的个性环境和绿色文化内涵,注重自然的有机性与大学校园的有序性,注重校园的生态性。通过一、二期工程的建设,目前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功能布局较为合理,绿化美化初具规模。

二、建设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在校生规模、层次、结构的要求

《合肥工业大学2010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学校事业总规模要在层次、结构上适度调整,通过办学层次结构的调整和多层次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基本达到申办研究生院的标准,力争获准试办研究生院。留学生规模稳定在500人左右。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二)双校区办学的定位

《合肥工业大学2010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双校区办学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对现有的校区功能重新进行了界定,具体安排是:

屯溪路校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和化学工程学院的科学研究和三、四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学校行政办公和相关单位的科学研究。

翡翠湖校区:全校本科一、二年级的教育基地;软件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人文经济学院、外国语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和数学学院的科学研究和三、四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学。

六安路校区:六安路以东和蒙城路以西建成职工住宅区,维持不变,六安路和蒙城路之间约162亩校园将择机处置,处置收入用于偿还学校的债务。

三、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秉承学校“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办学理念,把学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要求结合起来,对校园进行总体规划:对屯溪路校区着重进行维修和改造,按照校区定位的要求使之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继续按照翡翠湖校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将翡翠湖校区建设成生态校园和数字校园。真正使合肥工业大学的校园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施配套的现代大学校园。

(二)编制原则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根据双校区办学的要求,优化校区的资源配置。

---坚持量力而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坚持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影响,对以后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坚持以人为本,既尊重原有规划,又要创造丰富的校园空间环境,更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遵循简洁、经济、适用、耐用的原则,即符合基建法规及程序又简单易行,倡导环保、节约的理念,广泛采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与材料。

(三)编制校园建设规划的依据

---《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

---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建 [1992]245号)―简称九二定额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

四、校区的建设规划

(一)屯溪路校区

依据《合肥工业大学2010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合肥工业大学校区功能定位方案》,调整房屋使用功能,优化校区资源配置,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办学效益。

2010年―2015

1、结合合肥市城市道路建设,改建北大门、东大门、西大门。

2、报请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批准,完成西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

3、积极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学术会议中心

4、根据学院搬迁情况,调整房屋使用功能,并进行必要的改建和维修。

5、完善学校现有体育设施,规划建设风雨操场。

6、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维修改造。

1)完成水电远程计量、检测、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水、电定额目标管理

2)继续进行校区供水管网改造、完成水增容、2#加压站及干管改造。

3)按照合肥市水、电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通过建设逐步将月光花园、小南村、西村的水电管理移交合肥市供水公司、合肥市供电公司管理。

4)为推进住宅小区实行社会化物业管理工作,分步对屯溪路校区小高层、月光花园、西村、南村及北村的绿化、环境卫生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建设,全面实施社会物业管理。

5)完成土木楼、机械楼、老结构实验室等建筑的维修改造。

6)加强对建(构)筑物及其建筑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正常使用。

7)完成校园强弱电线路空改地工程,完成校区双回路改造、部分变电所环网改造、用电大户专线供电改造。

7、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1)拆除学生区老1号楼。

2)在斛兵塘“排水明沟”改造完成后,对斛兵塘周边进行规划,完成斛兵塘景区的环境建设。

3)调整校园绿地和广场,建设部分停车场或停车位。

4)重新审视校园环境建设,规划并建设好“绿色校园”及自然与人文景观。

2016年―2020

1、建设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2、建设体育馆

3、扩建图书馆

4、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

5、继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

(二)六安路校区

依据《合肥工业大学2010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合肥工业大学校区功能定位方案》,完善职工住宅区各项设施,择机处置校区土地资源。

2010年―2015

1、报请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批准,完成西院危旧房改造工程,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

2、依法完成校区土地资源处置。

3、按照合肥市水、电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通过建设逐步将校区西院、东院的水电管理移交合肥市供水公司、合肥市供电公司管理。

4、在校区西院、东院全面实施社会化物业管理

(三)翡翠湖校区

依据《合肥工业大学2010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合肥工业大学校区功能定位方案》,《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校园建设规划》,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校园建设

2010年―2015

1、规划建设翡翠科技楼(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院办公、会议等),规划建筑面积约68500平方米

2、建设12#北楼学生公寓,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

3、完成综合实验楼(建筑馆)的建设,建筑面积为31500平方米。

2016年―2020

1、改建50米室内游泳馆。

2、加强实验室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完善和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做好翡翠湖校区校园人文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建设文化长廊,校园雕塑、地质展览园等,提升校园层次,形成新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现大学校园特有的理念和文化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把校园建设成为文明、整洁、美丽、和谐、充满生机活力、浓郁着人文气息的,具有先进办学设施和科学布局的新型校园。

五、实验室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总体布局

根据《合肥工业大学校区功能定位方案》,合理调整屯溪路校区和翡翠湖校区的实验室及实习场所、办公用房、教室,统筹配置教学、实验、网络等基础资源,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

1、实验室建设

加强硬件条件的投入,新增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1013万平方米;到2020年新增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2.4亿元左右,使生均仪器设备值超过1.6万元。

1)根据校区调整后的学院定位和学科发展需要,分步组织实施实验用房建设计划。

2)每年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补充和新增本科生及研究生实验条件。

3)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新增适合共享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满足大多数学科的测试需要。

4)加强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的专项建设,积极探索建设重大科学研究平台。

5)加强学科基地条件建设,统筹考虑学校“211工程”、“985优势学科”中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结合专业需求,构建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2、图书馆建设

根据《合肥工业大学校区功能定位方案》,及时调整馆藏图书的布局,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扩建屯溪路校区图书馆,利用现有空间增加翡翠湖校区图书馆阅览座位;改善图书馆学习环境;建设文献保障体系(ALISA)工学中心。

(二)屯溪路校区

2010年―2015

1、根据学校基本建设的进度和校区定位的安排,及时组织相关学院实验室实施搬迁。

2、对腾空的实验用房配合相关单位实施维修改造,组织相关学院实验室实施搬迁。按计划做好新建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工作。

3、加强学科基地条件建设,统筹考虑学校“211工程”、“985优势学科”中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结合专业需求构建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机械、电气、管理、食品、仪器等学科,建成分析测试中心和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

4、在现有的12个校内创新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每年平均再新建3个实践创新基地,用5年时间新建15个左右校内创新基地和实习基地,使实习、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得到高质量的实施和保障。

2016年―2020

1、加强学科基地条件建设,统筹考虑学校“211工程”中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结合专业需求构建高水平的学科平台,重点建设材料、地质、土木和水利等学科。

2、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和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实现一流本科教学提供相配套的技术条件保障。

(三)翡翠湖校区

2010年―2015

1、建筑馆竣工后,及时组织相关学院实施的实验室搬迁,做好新建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工作。

2、按照校区功能定位方案,协作做好新建翡翠科技楼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各相关学院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校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3、建设软件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相关实验室;完善、补充或更新计算机基础、实验物理、电工电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2016年―2020

1、组织相关学院实验室实施搬迁。按计划做好新建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工作。

2、补充或更新基础化学、机械基础、力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建设和维护好校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六、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完善数字校园的建设和管理,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发或引进管理信息系统,在推广和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流程整合。做好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建设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环境;建立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制定学校级信息标准,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建立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统一门户,进行应用系统的整合,进而实现全校信息共建和共享;建立配套的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与技术保障体系,逐步建成先进一流的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校园。

2010年―2015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实施“空改地”工程,完成屯溪路校区剩余的架空光缆的下地工作,使全校的所有光缆线路全部实现地下管道敷设。

2、实现数据中心机房(包括现有的屯溪路校区的数据中心和拟议中建设的翡翠湖校园数据中心机房)的双回路供电,确保校园网能够提供常年不间断服务。

3、建设翡翠湖校区数据中心机房,为数字化校园和数据异地容灾备份奠定基础。

(二)完善和普及校园“一卡通”工程

1、普及“一卡通”在校园内的应用范围,强化“一卡通”的电子身份功能,实现包括重要部门的门禁系统、有关单位(或场合)的考勤(或签到)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基于身份的应用。

2、实现“一卡通”与校园网的结合,完善“一卡通”的缴费功能,实现校内各类缴费工作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三)校园网建设

1、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设施建设,包括购置和部署高性能边界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网络行为审计系统、病毒防范系统、主机安全检测和隔离、身份认证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

2、加强校园网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建设,包括购置流量分析和控制、负载均衡等专用设备。

3、无线校园网建设,规划并建设以无线局域网交换机和无线集中管理平台为基础的无线校园网,实现全校的无线覆盖。。

4、加强和深化IPv6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充分发挥IPv6网络高带宽和高性能的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IPv6服务,进行包括视频、WEB、组播等一系列基于ipv6的网络服务和应用。

5、进行网络安全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为提高学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进行网络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改善科学研究的实验环境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

1、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数字化校园门户、数据交换、公共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等基础性平台。

2、进行学校主要业务的流程整合和优化,并据此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整合和完善。

3、初步实现“一卡通”与数字化校园的数据融合,并为学校相关应用系统和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容灾备份系统建设。利用分别设在屯溪路校区和翡翠湖校区的数据中心建异地备份系统,确保重要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五)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

建设不低于10TFlops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为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环境。

2016年―2020

(一)校园网建设

1、逐步由IPv4网络转向纯IPv6网络,为学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提供高速、安全的网络基础平台。

2、进一步扩展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带宽,逐步形成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互为补充、校园范围内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的网络覆盖。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

以“环境、资源和活动”的全面数字化为目标,依托校园网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公共基础数据库平台和“一卡通”系统,建设具有较高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数字化校园。

附件一:《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略)

附件二:翡翠湖校区总规划平面图(略)